11月1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举办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80周年暨2022年非洲语言与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教育部外指委主任委员、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肖晗,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钟智翔,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指委秘书长吴杰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主持。
来自南非、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美国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和北外等20多所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发言。
孙有中强调,北外秉持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和全球立校的战略理念,以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和全球治理为抓手,努力在世界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中非合作深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鼓励学者们尤其是青年师生们通过文学研究,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非形象,一起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肖晗表示,北外非洲学院培养着通晓非洲语言文化的“民间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题中之义。
钟智翔赞扬了北外在中国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突出成绩与贡献,期待北外非洲学院为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事业添砖加瓦。吴杰伟向北外非洲学院举办“非洲语言与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表示祝贺,并分享了自己关于非通用语教学与中外人文交流的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以“非洲文学的非洲性与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构建”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非洲文学是透视非洲国家历史文化原貌和当下及未来进程的一面镜子,研究非洲文学对深入了解非洲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具有深远意义。他呼吁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者应积极展开田野调查,深入非洲本土,以中国文学文化为出发点,以世界文学文化为参照,进行跨文化、跨学科、跨空间和跨视域的学理思考,建构中国非洲文学学。尼日利亚埃吉蒂州立大学Olagoke Alamu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历史角度看非洲文学的角色变化”。他分析了殖民前后非洲文学的特点及变化,认为现代非洲文学尤其受到宗主国的文学体系影响,但也同样得到非洲口头传统滋养。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蒋晖的主旨报告题为“在时间中寻找真相:非洲文学史的可能概念”,他从一系列极具启发意义的问题开始,围绕历史、文学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对后殖民研究的霸权范式提出了质疑,呼吁对作为文学史本质所在的时间结构进行反思,重新定义非洲文学史。
与会学者分别在“非洲文学·理论与革新”“非洲文学·历史与现实”两个分论坛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发言议题涉及阿契贝、索因卡、古尔纳、阿迪契、伊芒等非洲代表作家的写作手法及创作理念,历史视域下的非洲本土语言文学、殖民语境下的非洲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葡语文学及其译介对非洲文学传统的影响、非洲女性主义等。其中,茨瓦纳语文学、科萨语文学、索马里语文学均是首次出现在中国非洲文学研究界的视域中。
北外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在闭幕辞中表示,非洲文学的发展展现了非洲在发展中逐步掌握历史主动性的过程。北外将不遗余力推动中非友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闭幕式由北外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晔主持。
本次研讨会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与北外非洲学院联合主办,是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从2020年起,北外非洲学院已连续举办三届“非洲语言与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热烈响应和鼎力支持,有效促进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